秋心三首·秋心如海复如潮
龚自珍〔清代〕
秋心如海复如潮,惟有秋魂不玉招。
漠漠郁金香在臂,亭亭古玉佩当腰。
气寒西北何人剑,声满东南几处箫。
斗大明星烂无数,长天一月坠林梢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我忧心忡忡,宛如江潮拍岸,我悲凉的心情,像海水涌上胸膛;秋风落叶啊,知心的朋友已经故亡,你那白玉一样的灵魂,飘向何方?
手腕上的郁金香,散发出微醉清香,朋友的灵魂,在清香中永远地生长;腰间佩带的古玉佩,闪闪发着光亮,朋友的美好品德,就如白玉发光。
如今烽火燃烧在西北边疆,有谁为了报国亮出利剑的寒光?百姓怨声载道在富庶的东南,有谁能够吹出箫声清亮?
凭栏遥望,满天的星斗如春花烂漫;我怀念已逝去的朋友,你今在何方?月亮坠入深林,我的心底涌上惆怅和悲伤。
注释
“秋心”句:形容苍凉萧瑟之心情。
秋魂:《楚辞》有《
创作背景
《秋心三首》作于清宣宗道光六年(1826),他第五次参加会试失败,而好友谢阶树、陈沆、程同文等相继谢世,心绪之恶,尤胜于三年之前写《夜坐》时。这组诗即在异样的凄凉落寞中写就,为自悼身世之作,此诗为其中第一首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汤克勤·龚自珍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·武汉:崇文书局,2019
赏析
这组诗主旨在为亡友招魂,亦自伤沦落,写出了诗人的幻灭与希望,也写出了诗人的痛苦与执着。
第一首以心境的萧瑟苍劲、秋魂的飘零无归起兴,表明虽操美德高,志远情深,但不为世重用,沦落一生。首联以“如海”与“如潮”、“秋心”与“秋魂”相对举,既表现汹涌澎湃之心绪,又传达对亡友缱绻之怀思。“秋魂不可招”表达了诗人对亡友不能复活以同去实现理想的巨大悲痛。颔联用《离骚》“美人香草”的象征手法,赞美亡友同时也表白自己品德的美好和情操的峻洁,一笔双写。颈联仍用“剑箫”意象,兼具壮丽幽怨之美,用以形容有心边域从戎,卫国御敌,却只能闲居后方,心中忧伤愤懑。龚自珍诗中多处运用“剑气”这一意象
简析
《秋心三首·秋心如海复如潮》是一首七言律诗。此诗以心境的萧瑟苍劲、秋魂的飘零无归起兴,表明虽操美德高,志远情深,但不为世重用,沦落一生。这首诗格调忧伤愤懑,诗中大发不平之鸣,说庸碌之人飞黄腾达,而满腹经纶的志士仁人却全无用武之地,以雄丽景结抑郁情,凝成沉烈遒劲的特殊美感。
龚自珍
龚自珍(1792年8月22日-1841年9月26日),字璱人,号定盦(一作定庵)。汉族,浙江仁和(今杭州)人。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,又号羽琌山民。清代思想家、诗人、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。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、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。主张革除弊政,抵制外国侵略,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。48岁辞官南归,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。他的诗文主张“更法”、“改图”,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,洋溢着爱国热情,被柳亚子誉为“三百年来第一流”。著有《定盦文集》,留存文章300余篇,诗词近800首,今人辑为《龚自珍全集》。著名诗作《己亥杂诗》共315首。多咏怀和讽喻之作。 652篇诗文 185条名句
沁园春·丁巳重阳前
纳兰性德〔清代〕
丁巳重阳前三日,梦亡妇淡妆素服,执手哽咽。语多不复能记。但临别有云:“衔恨愿为天上月,年年犹得向郎圆”。妇素未工诗,不知何以得此也。觉后感赋长调:
瞬息浮生,薄命如斯,低徊怎忘?记绣榻闲时,并吹红雨,雕阑曲处,同倚斜阳。梦好难留,诗残莫续,赢得更深哭一场。遗容在,只灵飙一转,未许端详。
重寻碧落茫茫,料短发,朝来定有霜。便人间天上,尘缘未断,春花秋叶,触绪还伤。欲结绸缪,翻惊摇落,减尽荀衣昨日香。真无奈,倩声声邻笛,谱出回肠。
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
魏源〔清代〕
雁湫之瀑烟苍苍,中条之瀑雷硠硠,匡庐之瀑浩浩如河江。
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梁,如人侧卧一肱张。
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,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。
我来正值连朝雨,两崖逼束风愈怒。
松涛一涌千万重,奔泉冲夺游人路。
重冈四合如重城,震电万车争殷辚。
山头草木思他徙,但有虎啸苍龙吟。
须臾雨尽月华湿,月瀑更较雨瀑谧。
千山万山惟一音,耳畔众响皆休息。
静中疑是曲江涛,此则云垂彼海立。
我曾观潮更观瀑,浩气胸中两仪塞。
不以目视以耳听,斋心三日钧天瑟。
造物贶我良不悭,所至江山纵奇特。
山僧掉头笑休道,雨瀑月瀑那如冰瀑妙。
破玉裂琼凝不流,黑光中线空明窈。
层冰积压忽一摧,天崩地坼空晴昊。
前冰已裂后冰乘,一日玉山百颓倒。
是时樵牧无声游屐绝,老僧扶杖穷幽讨。
山中胜不传山外,武陵难向渔郎道。
语罢月落山茫茫,但觉石梁之下烟苍苍、雷硠硠,挟以风雨浩浩如河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