译文
颍水之上风烟迷漫,寥阔的天地默默地旋回,我来到颍亭独自观赏,悠然自得。
春风拂面,河水澄碧,鸥鸟恬静,落日映照着起伏的群山,就好似万匹骏马飞奔而来。
美景良辰渐渐隐没,古往今来有多少沧桑迁改?中年的我来此登览,更觉时光荏苒,悲从中来。
远游他乡的我,有心续写骚人的辞赋,只可惜匆匆而来,没有酒可助兴。
注释
颍(yǐng)亭:在今河南登封,地处颍水上游。
颍上:颍水之上。颍水,河名,源出嵩山西南。
孤赏:独自观赏。
悠哉:闲适的样子。哉,语气词。
万马来:比喻群山起伏,如万马奔来。
金哀宗正大二年(1225),元好问辞去权国史院编修的职务,返回登封,来到颍亭游览,游览时写下该诗。
参考资料:完善
这首诗的首联生动地描绘出颍亭那倚山带水的地理形势,烟云草树的秀丽景色。在这样的地方建亭作为游赏之处,确是意趣超然。无怪元好问一个人也来“孤赏”。
颔联写景极妙,上句写水,色彩碧绿,是春风所染;下句写山,色彩苍青,因为有落日斜晖。两种景物一小一大,一优美一雄壮,交相辉映。“双鸥静”是实写,所谓“静”是相对而言的,是悠闲自若的样子,是“动”的一种形态;“万马来”是比喻,是虚写,是群山峻岭给诗人意识中造成的印象,有万马奔腾的气势,实则是事物的静态。以静写动,以动写静,造成一种强烈的反差。
颈联用“胜概”这一美丽的景色,来表示美好的生活。自金宣宗兴定五年(12
季春五日有感而作,歌以自适也。
阶前流水玉鸣渠。爱吾庐,惬幽居。屋上青山,山鸟喜相呼。少日功名空自许,今老矣,欲何如。
闲来活计未全疏。月边渔,雨边锄。花底风来,吹乱读残书。谁唤九原摩诘起,凭画作、倦游图。